0%
本站点已归档(不再维护),点击立即前往新站点: https://yourbatman.cn

A哥感悟到的2019关键词:裁员、技术驱动、分享精神、能力边界

2019很艰难,2020更艰难?


前言

2019年注定会在历史的长河里被记下来,因为不仅对互联网而且对各行各业来说对它都是极不平静的一年,有喜事如京张高铁的顺利通行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落成,当然更多的是那些不平坦:中国男篮家门口折戟世锦赛、经济形势下滑、暴力裁员…

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四有好公民,我不敢更没能力去对如上一些宏观现象评头品足,而自己仅作为一个折转多次最终进入了 IT行业 并且作为从业4年有加的“老兵”,跟行业内人士分享一下这一年 我本人 感悟较深的几个关键字,顺便尝试解读解读。

说明:本篇文章所有内容纯属一家之言,没有任何偏向和针对性


正文

如上所说,做为一个职场老兵,同时也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,我关注的焦点自然和 IT圈子 分不开,所以看问题的角度避免不了存在偏见,不喜勿喷,不喜勿喷,不喜勿喷。
下面主要分为:裁员、技术驱动、分享精神、能力边界这四个关键词(话题)展开:


裁员

2019年,特别是到了下半年,中国整个互联网圈子用”哀鸿遍野”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。小到初创公司,大到巨头企业几乎无一幸免的进行了裁员,甚至各种暴力裁员新闻层出不穷:从新浪的现场结账,立马走人,到网易的暴力裁掉身患癌症员工;再到华为裁员7000人,以及昨天刚刚发生的神州优车暴力裁员刷新公众认知

一片景象,不可为不“热闹”。空气中弥漫的这种裁员气氛不仅让很多人中枪,更是让那些“幸免者”也忧郁匆匆,人心惶惶。
我本人当然没有能力条条是到的去分析为何会大批量出现此现象,我只聊我感悟到的,同时也是和我们切身相关的一个话题: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自己被裁。

如何尽量避免自己被裁

我认为纯由我来说这个话题是有点站不住脚的,毕竟我是只在贵圈呆了4年的”老兵”,资格还不够”老”。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大都是我和一个工作10年+的从业者聊过几次之后,我收录到的一些观点,供以参考:

人物背景介绍: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总的来说分为了三个阶段 技术->管理->技术,现在在某一家世界知名互联网公司做技术专家,技术栈为Java

不要一味的迷恋所谓的管理,把当官作为职场唯一的追求

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“官本位”的思想:在职场上混迹几年,如果不混个一官半职,就感觉挺丢人(无言面对父老乡亲)。
有这种想法是完全可以被理解,甚至被普遍接受的。但绝大多数人对此都弄混了一个概念上的区别:企业单位or事业单位,体制内or体制外:

  • 事业单位:只要不违法乱纪,不犯大的错误,这辈子就安慰了,乌纱帽是丢不了的
  • 企业单位(此处只关心私企,央企/国企不讨论):失去职位(被劝退、开除、优化、裁员…)的“机会”太多了。且不说公司内部的激斗争这方面,就算你总是能不湿鞋且八面玲珑的能应对各种关系,但也控制不了你所在的团队、所在的事业部、或者是所在的行业的衰退(比如说二手车行业不行了,你不能说是因为总监的能力不行),而企业面对这种现象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:裁员。

所以迷恋管理本身没错,毕竟下命令的快感是每个人都期望的。但是深处职场的我们,应该看清你处在的工作单位环境或者大环境,然后控制好这个度才能做到游刃有余


别误以为裁员只裁一线,不裁管理层

这一点就又得说了,因为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一个话题,并且大家体会还蛮深,能产生共鸣。

各大公司公开裁员新闻时大都会说:主要裁基础员工、基层管理、中层管理。为何裁的都是这三大类职位呢?其实这非常容易理解,这三类职位可能占据公司80%的人员。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在这里做手术动刀,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式。所以千万别误以为裁员只裁一线,不裁领导(管理层),毕竟员工都没了,要领导有何用?难道让1个领导只管1名员工?这明显违背了公司的“金字塔结构”嘛~

其实对绝大多数中级管理职位来说,无论是个人的价值,还是地位,都严重于依赖他当前所在的组织,以及其中的title。一旦离开这个公司,失去了对应的title,这些管理者一瞬间就会失去所有光环。再加上管理者相对“务虚”,所依赖的往往是大家津津乐道的“软实力”(比如沟通、协调、推动…),而这里面本身是没有问题的,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 “软” 字,因为它不好展现,尤其是你在面试的时候…

为了避免被喷,此处必须强调说明一点:相信没有任何人敢否定”软实力”的强大作用,我自然也就不是这个意思了

因为作为管理岗,招聘的需求一般是较少的,所以如果不能运气好很快的碰到生涯中的伯乐,那么中层管理者一旦离开当前的公司,价值一般会出现断崖式下降,跌到谷底后就真正会应了那句名言:公司有名我无名
反观技术人员,且不说你肯定是精通技术的,但只要社会还在发展,企业对生产力还有需求,专业技术人员就很难彻底的失业,再就业的概率也是很大、很快的。

对于裁员后面对失业的现状是:管理层往往比普通员工更加悲惨,因为在大环境在向下的时候,脱了毛的凤凰是还不如鸡的。并且所谓的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的思维必然亦会阻碍领导层再就业时的选择。


即使你已经步入管理,建议还是不要脱离技术

行业有一句话:脱离技术,最多只用3年。而一旦脱离,就像断了头,捡起来的难度非常之大。
所以即使你已经步入了管理,就不要把这条路走成一条断头路,尤其在现在一日千里的IT行业,变化可谓瞬息万变,所以埋头管理的同时,也得经常抬头看路。


即使转产品,也请做一个有扎实技术基础的产品经理

坊间传闻,阿里现在招聘产品经理,大部分都倾向于从技术流里面转。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翘楚和领军,不客气的说它的某些行为就是标准,就是规范,其它中小企业会慢慢效仿,这获取就是将来的一种趋势~

各位同仁也可观察观察业界名人(产品经理):张小龙、雷军、周鸿祎、马化腾…均为技术出生转向的产品

在我身边,很多程序员是很“羡慕”产品经理的工作的:门槛低、工资高;压力小,不背锅;有假期,加班少…很多小伙伴纷纷觉得这个工种超级棒。
确实,从“幸福生活”的角度去这么思考是无可厚非的,我自己本人也十分同意和羡慕。但永远相信:人的选择可能会错,但社会的选择却永远不会有误。就好比前几年移动端Android、IOS超级超级火一样,还是不要只看当下而已~

技术转产品岗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一种归宿,幸福指数很高。在纯技术 or 纯产品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的现在,如果你转准备转产品,也请做一个有扎实技术基础的产品经理,而不是仅仅为了逃到舒适区里去,否则就被温水煮青蛙了~


平台高和能力强越来越不成正比

时间往前推5年,从BAT(甚至包括京东)跳出来的人面试是带光环的,自然而然的会高看你一眼。所以那个时候出现了非常多的的去大公司”镀金”现象。也正因为如此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现在市场上可谓鱼龙混杂,越来越多的浑水摸鱼的现象出现了(相信你肯定也吐槽过自己身边的前BAT员工:”我操,这水平也太菜了吧”)

那企业招聘怎么办???很简单:一刀切呗(talk is cheap, show me the code)。时代在变迁,这种思维5年前好用,现在已经过时了。需要保持时俱进,随时纠正自己。只有自己真的是铁,才不怕面试的三位真火,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屹立于市场之王道


跳出舒适区,居安思危

在职场上混,永远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,无论是做技术,还是做管理。人生已经这么艰难了,没想到越来越难。本着居安思危,如履薄冰的态度,才能让我们一直保持可靠的竞争力,越过IT人35岁的怪圈~


技术驱动

世界上没有技术驱动型公司。哪怕强如google,微软,或是国内的阿里、腾讯,都不是技术驱动型公司。道理很简单:技术不是源头,需求才是。而技术只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需求的一种工具而已~

一切技术问题,都要服从产品交付和市场反馈,所以客观的说,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以技术去驱动自身。人可以用技术驱动自身,但公司不行。
在市场经济下,以技术为导向的组织只有一个地方:研究院。它的特点是:不需要自己挣钱,所以没有生存压力,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养着就成。

针对IT行业的技术特性,我亦有如下感悟:


和IT行业相似度最高的是盖楼房

IT是工科,不是理科,和IT行业相似度最高的行业是盖楼房,相似度惊人。


IT领域最重要的是经验而不是你有多聪明

作为技术从业者,你需要区分什么是IT领域,什么是科研领域,而本文只讨论现在知识社会生产力中的IT领域。

你可能被大叔大妈这样跨过:做IT计算机的人都好聪明的,膜拜。可千万别被这种“幻觉”带跑偏了,别迷之自信哈。记住我之前分享过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:你做得好不好,不取决于你是否聪明,而取决于你是否愿意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。经常给自己泼泼冷水,能让自己更加清醒


能大规模商用的技术,都不需要智商

存在即合理:如果一门技术需要智商才能使用,那么它不可能规模化,不可能规模化那就最终就会消失(或者小众到只留在实验室)


技术栈,一旦确立了,就几乎改不了

写代码和盖楼是一样的,一旦地基框架都打好了,只有可能重新建一栋而不可能去重构它。

在技术层面我记忆最深的是初学编程的时候,很多文章都建议写SQL标准的SQL,因为万一数据库换了呢?现在看来这种,一旦你确立了,就几乎改不了了(存在0.01%改的可能性,但那并不重要)

这里面有一个看起来很对,其实错误的一个观点:”只要学会了一门语言,其它语言都差不多的”。这句话最常听见是挂在工作只有几年的从业者身上,也是没有认知自我,迷之自信的表现。稍微深入点了解才知道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,因为每一个技术栈的size都太深了,你几乎不太可能去精通多个~

正所谓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,所以选型、确定根基很重要。因此业界有个极端的二八原则:花80%的时间做代码设计、画UML图、画时序图,20%的时间写code和debug~


分享精神

说到分享精神,有必要提及一个代表性人物:罗振宇(同时也是贩卖知识、贩卖焦虑的代表,哈哈)

小提示:罗振宇2019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就在今晚20:30哦,在愛奇艺播出

它的产品”得到”是一个很大的、有干货的、自媒体分享平台,可以说它是一个当代一个伟大的作品。我觉得你从它里最主要得到的不应该是它分享出来的内容,而是它的这种精神。毕竟即使你天天听逻辑思维,你也变不成罗振宇。这些是需要你自己有这个去实践的过程的~


你最大的价值在于你知道那些东西的过程,而不是那些东西本身

不要担心你知道的东西告诉了别人你就没价值了。在我们IT圈,你愿意和别人分享别人自然也会愿意和你分享,最终达到1+1大于2的效果。不分享,就像一个失去了互联网的程序员,试问N年后你的价值还能被保留多少呢?

持有“我把别人知道的都学会、我把自己知道的都藏起来别让别人学去”想法的人,其实是默认全世界只有你聪明别人都是傻瓜,这样的人,在信息传输成本高的时代,尚且可以活下去,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交换极速的时代,这么做的话路会越走越窄最后会自己走入死胡同。

说明:若你真的知道了了不得的黑科技,请你也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,申请专利


工作要有热情

有一句很熟悉的话语:智商决定了你的起点,情商决定你能走多远。在工作中,你不乏看到过这样的现象:你某个同事技术一般、学历一般、智商也一般,但它就是工作饱有热情,然后它最终成为了你的领导~

对于这种现象,不要怨天尤人,因为所有的被动选择其实都是你当初的主动选择


能力边界

在2019年,这是我本人听到自己的领导们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语。在过去,专精一个方面是不错的,这是我们说的专注,工匠精神。但是在如今,我们会发现这个领域变化太快了,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原因,是趋势和浪潮决定了,突然某个时间点,你还在奔跑,但是赛道变了。

比如你还在闭门造你的燃油车,然而电车出现了并且引领了潮流

做技术也是一样的,现在越来越流行弯道超车(比如DevOps,K8S,Serviceless等等),对于那些”逝去”的技术,很多时候你无需搭理,而应该吧时间放在刀刃上。
所以如果我们的专业能力只在一个赛道上,就可能会有类似的风险,so我们应该让自己的能力边界应该越来越宽,更新,拓展,找到新的领域,巩固自己已有护城河时,也别忘了增加自己的护城河。


总结

到这里,我的2019年感悟的总结就结束了,还是需要说明一句:本文仅仅是一家之言,不代表任何官方和组织,也没有任何偏向,纯自己yy,顺便和同行的你们交换交换意见。

最后,2019年马上结束了,当然要预祝各位新年愉快喽。若有些想法和思考的朋友,可以私信我 or 左边加我好友一起探讨的,祝福2020年一切将变得更加美好~


关注YourBatman

Author A哥(YourBatman)
个人站点 www.yourbatman.cn
E-mail yourbatman@qq.com
微 信 fsx1056342982
活跃平台
公众号 BAT的乌托邦(ID:BAT-utopia)
知识星球 BAT的乌托邦
每日文章推荐 每日文章推荐

BAT的乌托邦

  • 本文标题: 《A哥感悟到的2019关键词:裁员、技术驱动、分享精神、能力边界》
  • 本文作者: A哥(YourBatman)
  • 发布时间: 2019-12-31 16:48:44
  • 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yourbatman.cn/x2y/e1bcb9c1.html
  • 许可协议: 本站所有文章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:No!转发:Yes!
-------------您已触及底线 感谢阅读-------------